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胤天下 > 【第十八章 后唐】

【第十八章 后唐】(1 / 4)

已是阳春三月,杏花微雨,天气濛濛地落着雨,潮湿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花香。

洪氏族学的石板路上,王易一手挡在头顶,一手将手里的书裹在怀里捂着,急匆匆地迈步往斜跨街跑去。

沿着石板路跑出百十步,便也到了斜跨街,街边有一个小门脸,上面写着“正字堂”,却是一家书铺。

门脸小,铺子也不大,里进三间,门宽一丈,外间摆着两排货架,一排货架上线装手工抄本的四书五经,另一排则是笔墨纸砚等文房之物。

看店的小伙计见王易进来,抬头打了个招呼:“易哥儿来了。”

“嗯,梁哥儿好,洪掌柜在吗?”王易抖了抖发髻上的水珠,拱手笑问。

“在的,你进去就是!”梁哥儿笑着答道。

“多谢!”王易往里间走。

里间右侧开着一扇窗,窗往外支棱着,透进来带着春雨湿气的光线,照亮这间房的四张桌案。

两张桌案后已有人在提笔疾书,是四十岁左右,文士长衫打扮的男人在写字。

王易进来,拱手作揖道:“洪掌柜,小子来还书!”

其中一人头也不抬,随手比划了一下:“嗯,书放那里,还想要别的,自己去外面找!”

“喏,小子今天还是继续这本《论语集注》的抄写!”

王易将怀里保护好的书轻轻放在空着的桌案上,擦干净手脚,拿出桌案边的空白书本,然后开始低头研磨。

那洪掌柜终于抬头看了正在认真研磨的王易一眼,眼里露出欣赏的笑意,低头继续抄书。

这正字堂也是洪家的,由洪家族长不出五服的堂侄洪礼鸣在管理。

这洪礼鸣从十岁启蒙,考到四十岁,过了初试和县试,却卡在了府试上,到现在为止也没能拿到秀才功名。自身的经历,让他觉得21岁才开始科举之路的王易,注定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。

洪氏族学规模不大,拢共也只有二三十位学员,其中十几个还都是来学几个字,将来准备去做生意的,真正有志于科举考试的,不过寥寥十数人。

燕西村读书人的规模决定了正字堂不可能有太大的市场,所以正字堂内的所有书籍都只有一套。需要书的学员,必须自己来店里抄写回去,正字堂提供笔墨纸砚和装订---当然,这都不免费,但总比单独购买一套书来的便宜。

王易现在做的就是抄写需要的书籍。

笔墨纸砚和装订费用在内,一本《论语集注》要300文。

这价格是什么概念呢?这么说吧,李化羽三个人服一个月城防役,只能拿到90文的现钱,杨敬元跑一趟滑州-易水-广武-燕东-燕州,需要半个月,也只能赚到150文左右。这一本书就相当于他们四个人这个月白干了。

更重要的是,《论语集注》不是一本,而是好几本!加上《四书集注》、《义疏》、《正义》等等典籍,简直浩如烟海,而随着更多当朝宿儒和名流,甚至是当季考官点评《论语》,这数量还在不断增加。

当然,如果只抄写一本《千字文》之类只有几张纸的儿童读物,价格就很便宜,只要10文钱---因为不需要装订。

需求决定了市场价格。

整个燕西村只有一个正字堂,爱买不买,不买去府城呀。

府城更贵,一本前朝韩愈的《论语集注》就能卖你两贯。想抄书回去?可以,一本一贯,不还价。

最新小说: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: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: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!大王!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:不装了,是我在辅佐李云龙